北青报:三问“记者卧底救助站被殴”事件

2013年01月10日00:00  北京青年报

  今日社评

  本报评论员 李星文

  “不管是主动进入还是被动送入救助站的人,都属于无法抵御生活的风刀霜剑,而不得不求助于人的弱势群体,都是畸零于天地间的可怜人,对他们怎么下得去手?”

  这是一篇让人读了无法保持平静的报道。了解到众多流浪者宁愿冻饿在外也不愿进救助站的情况后,《三湘都市报》记者扮成流浪者暗访长沙市救助站,揭开惊人黑幕。流浪者被救助站工作人员摁在地上殴打,直到签署了 “自愿放弃救助”的文书才获准离开。与此同时,一名老人在站内被绑住手脚,无法翻身,一小时后不知所踪。

  2003年,饱受诟病的收容遣送制度被取消,《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》颁行,被认为是媒体为弱势群体维权、舆论监督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变化,十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。不少人以为, “收容”变成 “救助”之后,流浪者获得帮助的可能大为增加,在救助站内也不会遭到非人的待遇。但事实证明,这样的判断是天真的,尽管《三湘都市报》报道的情况属于个案,但记者用亲身经历警示我们:少数打着 “服务弱势群体”旗号的救助站内,还在上演着罪恶的戏码。

  从暗访者的遭际可以看出,少数救助站员工通过各种手段,让流浪者被迫放弃救助。好心的市民代流浪者拨打救助站电话,不是占线就是无人接听,一些救助电话形同虚设。后来,在民警的帮助下,流浪者总算进入了救助站。然而民警一走,几个工作人员化身刑讯的皂隶,打得流浪者痛不欲生,被迫签了 “放弃”书才得离开。比暗访者更不幸的是一位老人,他被捆成了 “粽子”扔在地上,呼救无门。

  从这些画面中可见,少数救助站员工对流浪者没有春天般的温暖,只有冬天般的严寒。他们不干分内之事,而擅长 “推委” “殴打”和 “捆绑”三个绝招。他们并不把流浪者当作同样有尊严的人,而只是当作一些必须解决的麻烦。他们嘴上说 “不打”,脚下却使绊子。他们行事极其狡猾,打够了以后逼着当事人 “自愿”离开。真的很难想象,这是一群受公众所托,司职救助落难同胞的人。他们是在用实际行动,向我们展示什么是阳光下的罪恶。

  对于这些打人成性的救助站员工,我们有三问:首先,你们的良心何在?不管是主动进入还是被动送入救助站的人,都属于无法抵御生活的风刀霜剑,而不得不求助于人的弱势群体,对他们怎么下得去手?再者,救助站是动用国帑兴建的,并且有专门经费用于流浪者吃饭、住宿、就医的开销,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也领着国家的俸禄,你们这般动用暴力手段把本该接受救助的人轰出去,让他们宁愿流落街头也不愿进站为囚,国家拨付的经费都流向何处了?这其中究竟有没有中饱私囊的黑幕?必须查个清楚。其三,作为民政部门下属单位的员工,你们究竟有没有法律意识,知不知道打人是违法犯罪的行为?作为国家的公益性机构,却干着丑恶的勾当,这是和谐社会不能承受之痛,是法治社会不能容忍的污点。

  当务之急是,应该将这个救助站里发生的全部暴力事件调查清楚并问责。同样不容怠慢的是,应该对现有救助站的运营状况进行排查,坚决遏制这类侵犯人身权利的恶劣现象,并对责任人员依法严肃惩处。真的不愿意看到, “收容所”到 “救助站”只是字面上的变化,而对城市流浪乞讨者的虐待和轰赶仍然继续存在。该是民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出手的时候了。

(原标题:三问 “记者卧底救助站被殴”事件)
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
看了此文的人还看了
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英媒称薄熙来可能在两会前受审
  • 体育CBA青岛不满判罚罢赛 麦蒂:3只瞎眼鼠
  • 娱乐传周星驰暗损王晶拍烂片再掀口水战
  • 财经企业退休养老金9年人均涨1.7倍超1800元
  • 科技三星发布Exynos 5八核移动处理器
  • 博客郎咸平:社保制度不公 老子故里在哪里?
  • 读书2012新浪年度"十大好书"出炉 榜单
  • 教育2013大学排行600强清华卫冕造富冠军
  • 育儿儿子成绩父亲扒光其上衣-16℃街头罚站